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1.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1.2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1.3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1.4我们描述方向时,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2.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2.2同一物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方式,如弹簧摇马,马身为前后或左右摆动,弹簧为振动。玩具车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为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摆动。
2.3旋转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是复合运动,在绕着木马中心转动的同时,还小幅度地上下做直线运动。
3.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2把小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小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
如果非常轻地推动小球,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在落地过程中几乎接近直线。
4.1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是滑动,小球、小六棱柱是滚动。这个现象说明: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方式有密切关系。
4.2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5.1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5.2小组实验要合理分工,安排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如果测量三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数据相差较大时再次进行实验获得数据;数据相差不大时取三次数据的中位数。
6.1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7.1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板块:设计、制作、评价。
7.2“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 2 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8.1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