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
1.1 水有三态: 液态 (水)、 固态 (冰)、 气态 (水蒸气)。
1.2 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 吸收 周围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2.1 测量水温的方法:
①手拿温度计的 上端 。②将温度计 下端 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 底 与
壁 。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 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 上升 或 下降 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
离开 被测的水。
2.2 水加热实验现象:
①水面有 热气 产生。②加热过程中, 温度 不断升高,杯底有 气泡 产生。③水沸腾后再继续加热,水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 100 ℃不变。
2.3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 外焰 温度最高。
2.4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使用酒精灯时,要用 外焰加热;用完酒精灯必须用 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万一酒精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 湿布 或者
沙子 盖灭。
3.1 0 ℃时,水开始结冰,这一过程叫 凝固 (液态→固态)。
3.2 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
0 ℃不变。水向周围 释放 热量;水结成冰后,体积 变大 。
3.3 在碎冰里加入很多 食盐 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4.1 冰变成水的过程叫
融化 (固态→液态);当冰的温度慢慢升到 0 ℃,冰开始融化。
4.2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 热量,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会 下降 。
4.3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 ℃,直到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再继续上升。
4.4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 变小 。
5.1 溶解:像糖、盐这样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做 溶解 。
5.2 水能溶解 食盐 、 糖 、 小苏打 等,不能溶解 沙子 、 面粉 、 油 等。
5.3 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 越强。
5.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不同 的,比如: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5.5 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 水
要一样多。溶解过程中,要等第一份
完全溶解 后再加第二份。
6.1 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 加热 、 搅拌 、 切碎 。
6.2 做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 1 个条件。
7.1 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方法:
①用 水 分离沙子和食盐,食盐 溶解 于水中;
②用滤布或滤纸通过 过滤 ,将沙子分离出来;
③将盐水倒入蒸发皿,加热,水分
蒸发 后收集的白色粉末就是食盐。
7.2 分离水和食盐用到的器材有: 酒精灯 、 三脚架 、 蒸发皿 。
7.3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滤纸,所以不能用 过滤 的方法分离。
8.1 水的三态变化、捏橡皮泥、折纸,改变了物体的 状态 、 形状 、 大小 等,但是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 本质 上并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