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记忆的问题在于抽象的功效不易记录,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类有语言文字开始才几千年所以所以是不易记忆的,而对于图像、声音、动作的东西伴随人类有上百万年的历史所以对这类具体的东西是容易记忆的。很多记忆中药的功效一般是用谐音和常用事物关联的方法记忆。还有一种就是使用联想的手段,将需要记忆的功效与实际的主治疾病具体症状做出联想和关联并对相关的方剂想联想,这样就能同时记住功效主治甚至关联的方剂而这种记忆方法,比起传统的死记硬背,记忆的效率要高3~10倍。例如记忆麻黄这味药的功效,
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联想麻黄汤,风寒感冒恶寒无汗)
宣肺平喘-->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胸闷(联想麻杏石甘汤,肺气不宣,咳声重浊)
利水消肿-->风水浮肿(联想越婢汤,因麻黄可帮助肺通调水道所以消肿)
散寒通滞-->风寒湿痹,阴疽痰核(联想阳和汤,结合白芥子散寒消阴疽痰核)
结合一起可以联想一个病人感染风寒毛孔闭塞恶寒无汗(需发汗解表),肺气不宣咳喘(需宣肺平喘),身体因为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上半身都浮肿了(需利水消肿)长久没有治疗导致身体经络不通寒凝而长痰核(需散寒通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