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药学专业知识(一)-黄金考点汇总



部分资料:
第一章 口服制剂与临床应用第一节口服固体制剂
1. 片剂的稀释剂(又称填充剂):淀粉、乳糖、糊精、蔗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硫酸钙、碳酸钙)和甘露醇等。
2. 使用过量,可能导致片剂崩解迟缓的辅料是黏合剂。片剂的黏合剂:淀粉浆、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聚维酮、明胶、聚乙二醇等。
3. 羟丙基纤维素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适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
4. 生物溶蚀性骨架型释放调节剂: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
5. 包衣的主要目的:①掩盖药物的苦味或不良气味,改善用药顺应性;②提高药物稳定性;③避免药物间配伍变化;④改善片剂的外观;⑤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和速度。
6. 高分子薄膜包衣材料:①胃溶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Ⅳ号、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缩乙醛二乙氨乙酸等;②肠溶型:虫胶、醋酸纤维素酞酸酯、丙烯酸树脂类(Ⅰ、Ⅱ、Ⅲ号)、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等;③水不溶型: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
7. 口服片剂的特点:①剂量准确、服用方便;②受外界空气、水分、光线等影响较小、化学性质更稳定;
③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产量大,售价较低;④种类较多,应用广泛;⑤运输、使用、携带方便;⑥幼儿、老年患者及昏迷患者等不易吞服;⑦某些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期内含量会下降;
⑧制备工序较其他固体制剂多,技术难度更高。
8. ①分散片、可溶片的崩解时限为3分钟;②舌下片、泡腾片的崩解时限为5分钟;③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为15分钟;④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⑤肠溶片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全部溶解并通过筛网的时限为60分钟。
9. 片剂的平均重量<0.30g,片重差异限度为±7.5%;片剂的平均重量≥0.30g,片重差异限度为±5.0%。
10. 可掰开使用的片剂是刻痕片和分散片。
11. 胶囊剂的优点:①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②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③帮助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④药物缓释、控释和定位释放。
12. ①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②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60分钟。
第二节口服液体制剂
13. 液体制剂有分散程度高,吸收快,作用较迅速的特点。
14. 口服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均相分散系统(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和非均相分散系统(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15. 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口服液体制剂常用的助溶剂有碘化钾、苯甲酸等。
16. 潜溶剂系指能形成氢键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17. 为了增加甲硝唑的溶解度,使用水-乙醇混合溶剂作为潜溶剂。
18. 口服液体制剂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等。
19. 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是表面活性剂。
20.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①阴离子型:硫酸化物、磺酸化物、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②阳离子型: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③两性离子型:卵磷脂类、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等;④非离子型: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聚山梨酯(吐温)、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等。
21. 低分子溶液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涂剂、醑剂、酏剂、酊剂。
22. 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得的是酊剂。含剧毒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23. 酏剂的乙醇含量一般在5%~40%(V/V)之间。酏剂中含的药物一般具有强烈的药性和不良的味道。
24. 溶胶剂的特点:①热力学不稳定体系;②胶粒在分散介质中有布朗运动;③具有Tyndall效应;④胶粒周围可形成水化膜。
25. 混悬剂的特点:①有助于难溶性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并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②相比于固体制剂更加便于服用,也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③产生长效作用。
26. 混悬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包括:沉降容积比、重新分散性、微粒大小、絮凝度和流变学等。
27. 乳剂的特点:①分散度大,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②O/W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并可以加入矫味剂;③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及毒副作用;④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⑤油性药物制成乳剂后,其分剂量准确,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