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设计产生的历史条件
1.生产方式的变化
工业革命带来了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
2.新材料的出现
优质的钢铁、水泥和玻璃取代来传统的木、铁等传统材料,设计史们面临对新材料性能和特征把握。
3.工业革命导致了设计与制作、销售完全分离
设计师需要在产品生产、制作之前,对产品的功能性、造型、装饰、生产,甚至是销售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预见。
4.产品的适用对象具有超国界、超地域、超阶级的特点
要求产品符合大众化的审美特点,与传统设计相比,阶段性更加明确,内涵性更加具体。
二、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 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于欧美的古典形式
- 核心目的:是要回归到纯正的罗马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回归到具有理性主义色彩的古希腊艺术中去,也包含了要追寻16世纪文艺复兴的古典风格的冬季。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和建筑设计上。
- 别称:英国“乔治风格”、法国“路易十六风格”、美国“联邦风格”或“帝国风格”、“格里希风格” 、“埃特鲁斯风格”
- 特点:
(1)设计上严格遵循古典的比例、尺度,线条要简练,鲜用曲线、弧线和漩涡装饰。
(2)注重形式,很少原创,基本都是从古典风格的装饰中借鉴过来的,仿古的成分在设计中占有很大比重。
(3)采用珍贵材料,如:珍贵木材、金箔和其他金属材料做装饰,追求奢华和庄重感。
- 代表人物:埃廷涅·路易斯·波勒;克劳德·尼可拉斯·勒杜瓦
三、折衷主义(名词解释)
19-20世纪初欧美复古主义建筑风格之一。特点是根据需要模仿和并列各不同历史时期重要建筑风格于一体,大多讲求比例均衡、造型独特和富于装饰,一般不顾及历史样式原有的时代性和含义,只是通过集仿来达到资产阶级在此阶段表达自己愿望(如权力或财富积累等)的特征。在20世纪初的新建筑运动早期,其设计方法仍保持优势,后渐被现代派建筑所取代。代表作:巴黎歌剧院
四、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一词原意为“畸形的珍珠,不合常规”,后特指盛行于欧洲17世纪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追求标新立异的设计。其主要特征是风格奔放、豪华壮观、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注重雄伟恢弘,注重外在表现形式,强调形式上的多变和气氛的渲染,力图融雕塑、建筑、绘画于一体。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忽略了其实用目的。主要流行地区:意大利
五、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克,特指18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宫廷而流行于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浮华的色彩作装饰构成。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在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征中洋溢着东方情调,因此洛可可风格有时又被称作“中国装饰”。洛可可艺术与巴洛克式艺术被认为是欧洲工艺美术史上继古希腊、古罗马之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主要流行地区:法国